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12月份利润同比下降4.7%,降幅较上月扩大3.3个百分点。
分析利润下滑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认为,2015年因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增长明显放缓,工业品价格明显下降加剧效益下滑,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以及成本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制约企业生产经营。
从行业来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最低,但降幅最大。数据显示,2015年,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604.2亿元,比上年下降58.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5609.2亿元,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340.6亿元,增长13.5%。
而从所有制来看,国企利润下滑速度最快。数据显示,2015年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44亿元,比上年下降21.9%。
而同期,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7.5亿元,下降2.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81.4亿元,下降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726.1亿元,下降1.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221.6亿元,增长3.7%。
不过,何平指出,虽然2015年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形势严峻,但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显现成效,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长4%,消费品制造业增长7%。
此外,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企业降本增效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其中,降息效果较为明显,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上年下降2.3%,利息支出占年末负债合计的比重为2.15%,比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短期内企业盈利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因为经济弱复苏的态势制约了企业提价的能力,同时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投入品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