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人民币加入SDR再思考:市场开放重风险更要重建设
 

  近日,在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主办的“人民币时代——人民币加入SDR影响与展望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人民币加入SDR的意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未来汇率改革方向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资本市场开放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终于迎来这一里程碑事件。这无疑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伴随这一过程,有分析认为,特别是在2015年,为满足人民币加入SDR的标准,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明显加速。在经历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后,人民币加入SDR将为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从现在起到正式生效,成为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期。

  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开放,其中包括公布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向外国央行等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采纳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等。其中,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1136个基点,贬值幅度接近2%。

  谈及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交易处处长孟超认为,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3%-4%的幅度不大可能。尽管市场存在一定看空情绪,但仍会维持稳定一段时间,或者是小幅贬值。

  同时,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孟超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要比人民币汇率绝对水平更重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坚持主动、可控、渐进三原则,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开放的、双向流动的市场。境内外市场融合和统一未来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指出,不具备弹性的汇率不能有效提示客盘风险,导致市场缺乏活力,市场规模就难以做大。未来应继续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放开汇率管制,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市场开放循序渐进

  人民币在加入SDR后,资本双向流动将加剧,同时国际投资者也会产生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以此为契机,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升国内金融体系的弹性和活力成为重要而关键的改革步骤。

  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有待提高。除了要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保持审慎之外,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关键。

  专家认为,债券市场的开放应该放到首要位置。目前债券市场开放面临海外人民币资金不足、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收益率曲线、托管、交易、结算、监管不统一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这将限制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清算时间、清算费用以及清算安排等与国际清算体系接轨,也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关键步骤。

  某银行总行高级经理孙兆东认为,借助人民币加入SDR,应该开发出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才能形成市场对冲和风险管理。因此,应该避免过度监管,也要充分关注影子银行。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言,应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在全球发行人民币债券至关重要。此外,还要建设更广泛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中心。

  参加本次“人民币时代——人民币加入SDR影响与展望研讨会”的嘉宾包括,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中央结算公司研发部主任宗军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张超等。

  “人民币时代”是中国金融信息网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背景下推出的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涵盖主题论坛、高端访谈、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言献策、保驾护航,开启中国人民币时代,实现中国金融梦。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5-12-10)